依据《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是指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主要包括党政机关、学校、医院。
据统计,公共机构能耗占我国社会总能耗的4.26%。虽然占比不大,但因其节能潜力大、可控性强,以及在全社会节能中起到表率和示范带头作用,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对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十分重视。
“十二五”期间公共机构采取了哪些节能措施,节能效果如何?“十三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对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新要求有哪些?相关部门对“十三五”期间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进行了怎样的部署?
“十二五”目标任务超额完成
“十二五”期间,全国公共机构能源和水资源消费总量增速放缓,低于全社会的平均增速;能源消费结构渐趋优化,清洁能源占比增加,化石能源占比减少;人均综合能耗和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分别下降了17.14%和13.88%,为370.73千克标准煤和20.55千克标准煤;人均用水量下降了17.84%,为25.35吨,超额完成了“十二五”的目标任务,为推动全国节约能源资源做出了积极贡献。
取得这些成效,得益于以下一些工作。
一是组织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基本建立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体系。省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职能得到强化,全国333个地(市、区)中315个成立了负责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科室,2854个县(市、区)中2403个有专人负责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工作。公共机构节能联络员制度落实更加到位,纵向联动,横向协同的工作推进机制基本形成。
二是制度标准逐步完善。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单列了节约资源的内容。国管局和有关部门修订和制定了能耗统计、能源审计、监督考核等制度和计量器具配备、办公用房节能改造、示范单位评价,以及节约型机关、学校、医院评价等标准;29个地区出台了本地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多个地区制定了本地区能源统计、能源审计、合同能源管理、公共机构节能规范等配套制度标准。
三是统计监督考核得到强化。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工作持续推进,75万家公共机构报送了能源资源消费统计数据,统计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公共机构名录库建设基本完成。中央国家机关垂管系统、部属高校和卫生计生委属(管)医院能耗统计工作不断深入,范围不断扩大,数据质量逐年趋好。中央国家机关、各地区重点用能单位特别是部属高校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公共机构节能考核工作不断深入,节能执法、节能监察等监管手段得到加强,部分地区和部门将公共机构节能纳入了绩效考核体系,激励约束手段更加有效。
四是节能改造和新机制应用日益深入。各地区公共机构节能改造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超过180亿元,实施办公建筑节能改造8200万平方米、数据中心节能改造17万平方米。合同能源管理和PPP等市场化机制得到广泛应用,公共机构节能服务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五是试点示范稳步开展。共创建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2050个、省级示范单位2300余个,1380家省直公共机构建成节水型单位,中央国家机关本级全部建成节水型单位,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1万余辆,建设充电配套设施1万余套。
六是宣传教育培训逐步扩展。
十三五,构建节约型公共机构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十三五”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党政机关、教育、医疗、科技和文化等各级各类公共机构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过程中能源资源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带来的挑战和压力。面对新要求和新形势,我局会同发展改革委制定了《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要以构建节约型公共机构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循环利用。重点围绕建筑、出行、办公等开展绿色建筑、绿色办公、绿色出行、绿色食堂、绿色信息、绿色文化六个“绿色行动”,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可再生能源应用、节地节水、计量统计基础、试点示范、管理能力提升六个“节能工程”,实现到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2.25亿吨标准煤以内,用水总量控制在140亿立方米以内,人均综合能耗下降11%、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10%、人均用水量下降15%的总体目标。
抓住五个重要环节
完成好规划确定的这些目标任务,需要各级公共机构及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部门协作。部门协作是推进工作的重要保障。在能源资源计量统计、目标分解、标准制定,考核评价、用能预算管理等方面互相支撑,形成合力,协同推进。
二是要夯实基础。计量统计是开展节能工作的基础,是实施节能量化管理的前提。在计量方面,要抓好《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的落实,特别是大中型公共机构要完善分户、分区、分项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同时,要抓好能源资源消费数据统计工作,在这方面,要提高公共机构对能源资源消费统计的认识,强化统计工作责任,采取数据核查、数据会审、能源审计、建立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信息公开制度等方式,从源头上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提高数据的精度,在此基础上加强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三是要完善标准。 “十三五”要通过完善标准加强分类管理和指导,这是管理方式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的具体举措。公共机构涉及机关、学校、医院、文化场馆、体育场馆、科技场馆等不同类型的单位,虽都以建筑用能为主,但不同类型公共机构有不同的用能设备设施和能源资源消费方式和规律。分类管理就是要把握不同类型公共机构的用能规律,因地因情施策,分级分类设定节能目标和评价标准,分级分类实施指导,分级分类研究建立能源资源消费基准线。
四是要重点推进。 “十三五”期间,在重点用能单位管理方面,国家节能主管部门要实施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我们推进公共机构节能,也要按照总体要求,确定公共机构的重点用能单位,完善标准,制定政策措施,先从重点用能单位入手,取得成效后,再把有效作法向广大公共机构推广。
五是要依托市场。从全国层面来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还要加强研究,既研究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市场化模式比较成功的案例,也要研究想做而没有做成的案例,还要研究根本不想做的公共机构的情况,系统性地搞清原因,破解难题,为公共机构利用社会资本参与节能改造、能源管理铺好路,从而激发公共机构节能服务的市场需求。同时,也要探索一些新的应用物业服务企业的模式,充分发挥物业服务企业在能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节能管理专业化水平。
上述这几个方面,部门协作、夯实基础,需要节能管理部门积极主动作为;完善标准、重点推进是创新方式、深挖潜力的具体作法;目标是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益。
如果社会的每一个组织、每一个个体在维持自我存在、发挥社会作用的过程中,都把节约高效利用能源资源当作一种责任、一种追求,我们的工作重心就要从推进与服务并重转向以服务为主了,这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来源: 节能有道